柳州市中医医院:普通外科一病区采用微创Sublay技术为脐疝患者解顽疾
家住柳州的李先生因发现肚脐肿物10余年,于近日就诊于柳州市中医医院普通外科一病区。入院诊断为脐疝,查体显示李先生脐部可触及大小约4cm*5cm肿块,平卧时肿块不能完全回缩,也无明显按压痛。经过科室团队反复研究推敲,结合患者脐疝的具体情况,最终确定以手术方式为使用腔镜下Sublay技术(使用腹腔镜经腹腔在腹膜外和/或腹直肌后鞘放置疝补片)治疗脐疝。手术巧妙地利用腹膜外间隙组织分离技术拓展出巴掌大小的空间,缝合疝环口、放置疝补片。手术创伤小,恢复快,患者手术后4天顺利出院。
什么是脐疝?哪些人群易患脐疝?简单地说就是肚脐眼周围“鼓包”了,属于腹壁疝的一种。当肚脐附近的腹壁肌肉层变薄弱或者有个“缺口”(医学上叫疝环),腹腔里的肠子、脂肪等组织就会从这个缺口挤出来,形成肉眼可见的软包块。常见于婴幼儿:先天肚脐发育不全,哭闹时腹压增高,容易鼓包。大部分1-2岁能自愈,超过4岁未愈需手术。成年人:好发于肥胖、长期咳嗽、便秘、怀孕等腹压高的人群,或腹部做过手术的人。不会自愈,需手术修补。
普通外科主任罗东明博士介绍道:“成人型脐疝(umbilical hernia in adult)是脐环关闭后,腹壁组织在腹内压增加和腹腔脏器顶推下逐渐膨出而形成的疝,是后天性脐疝,临床多常见于中老年患者。本病多继发于长时间的腹内压增高和腹壁过度牵张。成人型脐疝的特点是不能自愈,且不断增大,易发生嵌顿或绞窄;其次由于疝内容物易和脐瘢痕皮肤粘连,通常不能自行还纳,多数情况下仍须手术治疗。像李先生这样的病情,手术方式有腹腔镜手术和传统的开放式手术。腹腔镜微创手术如上所述。传统的开放式手术则需要开放修补,不仅创伤大,后续感染和复发的风险也不小。传统开放方式脐疝修补术后切口
以腔镜技术为代表的微创诊疗技术来治疗包括脐疝、切口疝等在内的腹壁疝,目前绝大多数都需要使用补片进行修补,腹腔镜下疝补片悬挂法(IPOM)目的是减少术后的疝复发,需要特制的防黏连疝补片和疝钉,价格昂贵,加重了患者的经济负担。而腔镜下Sublay术式对手术医师有较高的技术要求,相对传统开放的疝手术方式而言,不仅创口小,又不需要特殊的补片,降低了费用,术后疼痛也相较于传统方式减轻不少。同时,Sublay术式只需使用价格实惠的普通疝补片。
随着技术及材料学的进步,各种类型的疝手术越来越趋势于微创型、经济型,柳州市中医医院普通外科一病区会为每一位患者提供全程精细化、个性化、专业化的治疗和管理。无论是从手术方案选择、手术治疗操作以及术后护理均由同一个团队全程跟踪服务。在治疗的同时突出中医传统治疗优势,为每一位患者带来不同的就医体验,力求达到对每一位患者专精尖的治疗和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