柳城县:打通生命药品“最后一公里”破除肾移植患者“取药难”
一盒药的距离,丈量着民生温度;一条路的畅通,折射出治理精度。近日,柳城县卫生健康局以“民生药事”破题,成功为凤山镇肾移植术后患者搭建起抗排斥药物“企-镇直供链”,让“救命药”跨越城乡阻隔,直抵村民药箱。这场药品保供攻坚战,不仅解了患者的燃眉之急,更在青山绿水间写就“民呼我为”的生动注脚。
翻山越岭的“续命路”,基层药事困局亟待破冰。随着医疗技术发展,器官移植不再是都市专属的“生命奇迹”,但术后抗排斥药物供给却成为横亘在城乡间的“隐形鸿沟”。进口药物他克莫司、甲泼尼龙等“救命药”,因基层医疗机构药品目录限制、冷链配送难度大等问题,常让患者陷入“手术台上重生,取药路上挣扎”的困境。凤山镇的李女士术后每月需辗转60公里赴柳州市购药,“凌晨四点摸黑出门,回来已是繁星满天”的艰辛,道出了器官移植患者的共同焦虑。
“特药专班”架起连心桥,从民生痛点破题突围。民有所呼,必有所应。柳城县卫生健康局创新构建“双环联动”。一是供应链环:与药品配送方联系,建立“配送方-镇卫生院”点对点运输专线;二是服务闭环:家庭医生团队提供用药指导、不良反应监测等“全周期守护”。
小药箱撬动大变革,县域医改再添新注脚。这场“药事便民改革”带来的不仅是时空的压缩——患者年均节省交通食宿费用5000元,更在制度层面激荡起层层涟漪。通过动态监测药品供需、推动医疗单位内部资源整合,卫健部门与医保、物流等多部门建立联席会议制度,将药品保供从“单兵突进”升级为“系统作战”。
向更深处行,从“一件事”到“一类事”的治理跃迁。柳城县卫健系统正将“特药通道”经验转化为制度成果。服务网络立体化:构建县-乡-村”三级药品联动体系,如毛细血管般深入基层末梢;智慧医疗赋能:利用AI用药助手,实现不良反应智能预警。
正如蜿蜒的融江穿城而过,柳城县正以“刀刃向内”的改革勇气,破除重重壁垒,让医药改革的活水滋润每一个需要呵护的生命。从抗排斥药物保供破冰,到慢性病用药下沉村卫生室;从药品物流体系重构,到家庭医生团队驻村服务——这场始于“小药箱”的变革,正在青山绿水间书写着“健康守门人”的庄严承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