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江侗族自治县:融合民族文化 创新结核病防治模式
在桂湘黔交界之处的广西柳州市三江侗族自治县聚居着侗、苗、瑶、壮、汉等多个民族。过去,受语言隔阂、传统观念束缚以及交通不便等因素影响,当地结核病防治工作举步维艰。面对这一困境,当地卫健部门积极探索,将民族文化融入防治宣传工作,走出了一条独具特色、“接地气”的防治新路径。
节庆融合非遗,传播健康知识
三江侗族自治县结合本地实际,将结核病防治知识与侗族大歌、琵琶歌、多耶等民俗文化深度融合,借助三月三花炮节、多耶节、月也等少数民族传统节日开展宣传活动。
今年3月4日,县疾控中心联合良口乡卫生院抓住三王宫庙会人员聚集的契机,开展结核病防治宣传活动。工作人员把防治知识巧妙地编写进歌词,如“咳嗽咳痰莫要慌,早查早治保健康”等内容,让群众在欣赏表演时轻松学习健康科普知识。活动现场,不仅通过演唱“耶歌”宣传结核病防治知识,还发放了2000余份健康教育宣传折页和500余份宣传手提袋,吸引超2000名群众参与,宣传效果显著,提升了对结核病的认知水平。
结合“多耶”宣传结核病防治知识
多语贴心服务,共筑健康桥梁
为解决语言沟通障碍、提高患者治疗依从性,县级三家医疗卫生单位均设立侗、苗、瑶“三语服务岗”。志愿者用当地民族语言为患者讲解服药禁忌和治疗注意事项,让患者清楚了解治疗过程,降低了治疗中断率。
诊疗过程中,医院尊重侗族等民族风俗习惯和禁忌,在饮食、宗教活动等方面给予特殊关注。同时,开展家庭感染风险评估,指导科学消毒,降低传播风险。借助“寨老权威”和家庭医生的力量,消除患者对长期治疗的抵触心理。家庭医生定期上门面访,提供心理疏导,鼓励坚持治疗,提高了结核病的成功治疗率。对于拒服药的患者,家庭医生联合民众编排多耶和侗族琵琶歌等,以文化共鸣化解心理抗拒,促使患者配合治疗。
志愿服务者指导患者就医
智能精准管理,送药传递温情
在柳州市结防所的指导下,三江侗族自治县采用微信绑定服药打卡和远程视频访视等智能化手段管理结核病患者治疗依从性。目前,微信绑定服药打卡绑定率达95%,患者自行点击服药率超98%,确保了患者按时服药。
对于因经济困难中断治疗的患者,疾控结防科人员、辖区卫生院结核管理员及村医组成联合小组,入户了解情况,与定点医院沟通协调。他们免费协助患者采集晨痰并送检,免费领药送药上门,保障患者完成整个疗程。这种贴心服务解决了患者实际困难,体现了人文关怀,为防治工作顺利开展提供了有力保障。
工作人员为患者送药上门,并指如何使用微信服药打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