鱼峰区:享受政府特殊津贴医疗专家毛希祥—与心灵对话,与健康同行

来源: 鱼峰区卫生健康局  |   发布日期: 2023-02-17 15:10    |  作者: 广西脑科医院

毛希祥,中共党员,广西脑科医院精神科七病区主任,主任医师,现任广西精神科医师分会常委及秘书、柳州市司法鉴定行业协会会长。



毛希祥认为,身为一名精神科医生,既要有很强的专业素养,又需要高度的责任心、同理心与强大的心理素质。


  • 诊疗水平大提升

毛希祥成为精神科医生已经31年了。这些年里,精神科的诊断标准几经更新、分类不断细化、诊疗手段日益丰富、诊疗方案针对性更强也更有效。因为学科不断发展,所以对精神科医生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临床研究永远领先于我们的医疗能力,所以终身学习是必要的。”


为此,毛希祥不断从专业书籍、论文中汲取学术前沿成果,还先后到北京、上海等地进修学习,但最重要的还是从临床诊疗中总结经验。


由于精神科病种多,又缺少有针对性的辅助检测设备,毛希祥最初只能通过耐心地观察患者的言行,细致地记录分析,结合相关资料来进行诊断和治疗。日积月累,加上诊疗辅助手段的不断进步,如今碰到再复杂的病例,往往也能迎刃而解。


医疗设施的丰富和治疗理念的提升则更为喜人。毛希祥介绍,因为时代的局限性,从前精神科患者在接受物理治疗时非常痛苦,但现在有了无抽搐电休克治疗(MECT)等技术,不仅禁忌证减少了,还可以通过脑电监控了解个体的治疗成效,“治疗效果更好,而且大大减轻了患者的痛苦体验,真是患者的福音。”


此外,精神卫生诊疗方向正越来越重视心理治疗与康复治疗。“医院有200多名心理咨询师、心理治疗师,可以针对患者的个体情况进行一对一的心理咨询,帮助患者畸变的认知、情感、意志等恢复正常。”而医院的精神康复科更是在区内率先引进智能沉浸式运动宣泄系统、虚拟现实酒瘾毒瘾戒断系统、3D心理电子沙盘治疗仪等多项康复新技术新项目,为患者提供更专业的康复治疗及指导,“通过康复治疗,尽可以降低患者的致残率,帮助他们恢复职业功能、适应社会。”


  • 久病难治也可愈

部分人以固有观念对精神疾病患者会带着恐惧和歧视的有色眼镜,导致很多精神科患者及其家属会产生“病耻感”,从而延误治疗。


毛希祥曾接诊过一名40多岁的女患者。她多年前犯病后就被锁在家里,已经数年没有跟外界接触,最终家人抱着“最后一搏”的心态将她送到广西脑科医院就医。“她来门诊的时候很邋遢,头发乱糟糟的结成了一团,生活完全没有自理能力,看起来比实际年龄苍老很多。”


入院后,毛希祥第一时间安排病区护士、护工为患者做好基础护理工作。因为延误多年,患者病情已经非常严重。查房时,面对医生的问诊,患者或是不搭理,或是前言不搭后语,“她当时的状态就是无法跟外界产生任何有效的联系。”


于是毛希祥只能通过观察患者的微表情和小动作,从蛛丝马迹中找到病情的新进展,结合躯体检查和病史来制订治疗方案。经过一段时间的综合治疗,有一天毛希祥查房时,患者突然说:“医生,我想换一间病房,旁边这个病友太吵了。”


“她会提要求了!”毛希祥很惊喜,这说明经过一段时间的治疗和相处,患者对医护人员产生了信任,“她对住院环境有了要求,那么对今后的生活也会抱有希望。”


抓住这一转机,毛希祥耐心为患者解释病情,加强了对患者的心理治疗和康复治疗,逐步恢复患者的自知力,增强治愈信心。出院那天,患者对毛希祥说,自己要回家种田种果,努力挣钱照顾小孩,充满了对新生活的向往。


“临床中有不少因为病耻感耽误治疗的患者,”毛希祥说,其实就像感冒发烧,精神疾病患者只是生病了而已,我们精神科医生的职责,就是帮助患者回归人群、回归生活,当然,精神疾病的治疗需要耐心。”


  • 授业解惑“传帮带”

作为精神科主任医师、物质依赖亚专科领头人,除了临床治疗,毛希祥还承担着科研、教学工作,对住培学员和科室年轻医生“传帮带”,为学科发展培养新生力量。


有一次,病区的年轻医生主管的一名患者,经过一段时间的治疗,入院主诉的症状已经大大缓解,却突然出现了大力踢打墙面、床板等硬物的行为,甚至把脚趾头都踢破了。年轻医生以为是病症中的自伤行为,调整治疗后却疗效不佳,遂向毛希祥求助。


看了患者的用药情况,毛希祥考虑患者是出现了药源性焦虑,“因为患者有时无法用语言准确表达自己内心的焦虑,所以才通过这类行为来宣泄情绪。”于是毛希祥给患者使用了抗焦虑药,症状很快消失。


“不少精神科患者难以准确表达自己的内心不适,所以年轻医生无法及时识别临床症状,走点弯路是正常的。”毛希祥安慰年轻医生的同时,也强调安全第一,要求他们多看多学多问,“因为精神疾病患者个体差异大,所以用药比较复杂,制订治疗方案需要考虑患者的综合情况、药物不良反应、日后的巩固和维持治疗等等因素。”


精神科医生修炼之路漫漫。毛希祥深知,一个患者背后可能是一段伤心的故事或者是一个破碎的家庭,所以他将继续苦心钻研,治病救人,也希望大众对精神疾病患者多一些宽容、多一份耐心、少一些偏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