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脑科医院:罕见病例!前后循环同时梗塞,医院卒中团队“起死回生”!

来源: 广西壮族自治区脑科医院  |   发布日期: 2025-02-19 11:43    |  作者: 游洋、徐国龙

“单纯前循环梗塞本就危重,前后循环同时梗塞更是雪上加霜。术后能取得这么好的预后效果,实属罕见!”

2月10日,看到来复诊的邓大爷状态良好,广西脑科医院神经内科主任刁丽梅博士感慨万分。这个创造了“生命奇迹”的故事,还要从1月19日说起。



高难:前后循环同时梗塞

1月19日,71岁的邓大爷在家突然跌倒,问话无法对答、右侧肢体无活动,家人随即拨打120求助。

患者送入医院时神志已完全昏迷,NIHSS评分高达24分,MRS评分5分,生命危在旦夕!医生向家属了解到,患者有多年高血压病史,但未规律服药。经查急诊DSA(全脑血管造影术),发现左侧大脑中动脉和基底动脉、两侧大脑后动脉闭塞!

前后循环同时梗塞是一种罕见且极其危重的脑血管疾病,会导致大范围脑区缺血;前循环梗塞可能导致偏瘫、失语、意识障碍等;后循环梗塞直接影响生命中枢,易导致呼吸衰竭或心跳骤停。此外大面积梗死易诱发脑疝,死亡率极高。

“单纯一个部位的梗塞都是致命的,前后循环同时梗塞更是罕见。要在有限的时间内开通血管,对时间和技术的要求很高,对病人身体的耐受程度也是考验。”

针对这一超早期脑卒中病例,医院立即启动卒中绿色通道。经全面评估,在刁丽梅博士的指导下,由神经内科二病区莫云主任医师和徐国龙主治医师率病区卒中团队,立即为患者进行静脉溶栓和桥接取栓。

妙手:介入团队大胆突破

多血管再通难度大,操作复杂,需分阶段或联合入路。尤其是后循环解剖复杂,椎动脉迂曲、基底动脉分支纤细,导管到位困难,技术要求极高。在传统的脑血管再通手术中,8F导引导管极少用于椎动脉介入治疗,但为了能使抽吸导管准确到达基底动脉的梗塞部位,经综合评估,介入团队决定置入到右椎动脉颈段,使抽吸导管能准确到达基底动脉闭塞段。

面对手术中可能遇到的技术壁垒和突发状况,医院卒中团队处变不惊,凭借丰富的临床经验和精湛的医疗技术,胆大心细,突破传统手术模式,通过支架取栓,抽吸导管取栓,超选择性动脉溶栓等技术的应用,最终成功在时间窗内及时开通梗塞脑动脉,恢复脑组织灌注。


术后,患者被送入NICU进行密切观察和治疗。经过近10天的精心护理和康复训练,患者顺利度过脑水肿、肺炎、深静脉梗塞等并发症高峰期,病情逐渐稳定并好转出院。2月10日,患者在复诊时,对医院卒中团队的精湛医术和贴心服务表示衷心感谢。

此一病例的成功救治,彰显了医院在急性脑血管疾病治疗方面的实力,尤其是卒中团队介入技术的成熟性、有效性和安全性,是医院深入推进卒中中心建设的成果。

2022年,医院获批为国家级综合卒中中心。依托卒中中心建设,开通卒中绿色通道。目前,在国家要求的两项重要考察指标中,医院静脉溶栓的DNT时间(患者从入院到接受静脉溶栓的时间)不超过30分钟,动脉取栓DPT时间(患者从入院到接受动脉取栓穿刺完成时间)控制在90分钟以内,处于区内领先水平。

科普:快速识别卒中症状

急性脑梗塞作为一种严重的脑血管疾病,具有起病急、病情凶险的特点。它通常由多种原因引起,包括动脉粥样硬化、血栓形成、心源性栓子等。这些栓子阻塞脑血管,导致脑部供血不足,进而引发脑组织缺血、缺氧而发生坏死、软化。

急性脑梗塞的临床表现因患者的年龄、病变部位和病变程度等因素而异。常见的症状包括突然出现的肢体无力或麻木、言语不清或失语、头痛、眩晕以及意识障碍等。

在此,广西脑科医院卒中团队提醒您:时刻谨记“卒中识别FAST原则”。F(Face,面部),观察患者面部是否对称,有无口角歪斜;A(Arm,手臂),要求患者平举手臂,观察一侧手臂是否无力下垂;S(Speech,言语),检查患者言语是否清晰,有无说话含糊不清;T(Time,时间),一旦发现上述症状,应立即就医,争取宝贵的抢救时间。

刁丽梅博士特别提醒:吸烟饮酒、高血压、糖尿病、心脏病、肥胖和痛风等高风险人群,要注重自身健康状况,定期进行体检,一旦发现异常,应及时就近就医,切勿耽误病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