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胸科医院:父亲化疗后,女儿写信给医生“我们赌对了!”
最近,在校大学生小黄给广西胸科医院肿瘤内科的医护人员手写了两封感谢信,信中记录下了小黄父亲患病化疗住院期间的点点滴滴,这两封信,在绵绵春雨的柳州,温暖了许多医护人员和患者家庭。
(▲小黄托母亲向肿瘤内科副主任覃海园等医护人员转交感谢信)
2024年11月,62岁的黄先生无意中发现右侧口腔颌面部有无痛性肿物突出,辗转2家医院未能明确诊断。肿物开始只有手指头大小,但在1个月内迅速增大,直径长达7CM,导致口腔闭合和咀嚼进食困难,肿物破溃后还有脓性伴恶臭分泌物,引起体质消瘦、呼吸困难等,于是来到广西胸科医院肿瘤内科就诊。
入院后,经右面颊部肿物穿刺组织活检检查确诊为浆母细胞瘤。因黄先生合并感染性疾病,加上肿瘤导致口腔闭合困难,不能进食、进水及服药,身体极度消瘦,细胞免疫严重低下,化疗风险高,但肿瘤进展迅速,造成吞咽困难,随时有气道梗阻风险,患者及家属要求积极化疗。
感染科专家和护理多学科会诊后,为黄先生制定了有效的抗病毒方案和改善进食、进水、服药困难等护理方案。2周后,黄先生细胞免疫得到改善。随后,肿瘤内科医疗团队为黄先生制定了静脉化疗方案,并根据病情变化给予积极调整处理。经三次化疗后,黄先生的口腔颌面部肿瘤进行性退缩至直径2CM,已经恢复言语、闭口和吞咽功能。
因此,黄先生女儿小黄特意手写了两封感谢信,长达三页的信笺多次提到了医护人员的专业与温暖,化疗方案的深思熟虑和讲解病情的耐心细心,以及24小时在线的护理服务,都让他们一家安全感倍增,父亲的病情复杂,“还好,我们赌对了。”
【浆母细胞瘤科普知识】
一、什么是浆母细胞瘤?
浆母细胞瘤是一种罕见的侵袭性非霍奇金淋巴瘤(B细胞来源),恶性程度极高。其特点是肿瘤细胞形态类似浆母细胞(未成熟的浆细胞),常见于免疫缺陷人群,如HIV感染者、器官移植后患者或老年人。
二、常见症状
1. 局部症状:
- 肿块:多见于口腔、鼻腔、胃肠道等黏膜部位。
- 溃疡或出血:如口腔溃疡长期不愈。
- 疼痛或压迫感:肿瘤压迫周围组织。
2. 全身症状:
- 发热、夜间盗汗、体重下降(B症状)。
- 淋巴结肿大(较少见,多为结外侵犯)。
三、预防与早期发现建议
1. 高危人群定期筛查:
- HIV感染者应每半年进行口腔、淋巴结检查,出现异常肿块及时活检。
2. 关注异常症状:
- 长期口腔溃疡、不明原因发热或体重下降需尽早就医。
3. 维持免疫健康:
- HIV患者坚持抗病毒治疗,移植患者遵医嘱调整免疫抑制剂用量。
浆母细胞瘤虽罕见,但恶性程度极高,尤其对免疫缺陷人群威胁巨大。早期识别症状、规范治疗(化疗+免疫调节)是改善预后的关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