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脑科医院:柳州的回南天“逼我发疯”!原来天气真的会影响情绪
你家的墙面上“湿哒哒”了吗?随着西南暖湿气流加强,3月上旬,柳州进入典型的回南天模式。玻璃窗上的水珠还未擦干,但广西脑科医院成人心理科一病区的咨询热线却已“热得发烫”。
大学生复发情绪问题
“我又开始整夜失眠、摔东西了……”20岁的大学生小何曾因重度抑郁休学,后经规范治疗,已顺利重返校园。可近期在持续高空气湿度的环境下,她又出现夜间惊醒后难以入睡、对室友翻书声感到异常烦躁等症状,甚至出现撕毁复习资料又后悔痛哭的矛盾行为。
“我明明有每天按时吃药,也坚持11点前睡觉,为什么规范治疗会突然失效?”小何疑惑之下再次求助成人心理科一病区。
病区副主任蓝贤俊介绍,回南天不仅会使墙壁发霉,更要警惕“情绪发霉”。受天气影响,因情绪问题而向该病区求助的门诊患者及电话咨询量,较2月增长了2倍,其中不乏复发的情况。
湿度为何会撬动“情绪防线”?
1.环境压力与生理失衡
光照不足:阳光稀缺时,褪黑素分泌紊乱易导致情绪低落,甚至诱发抑郁倾向。
气压与湿度变化:低气压和闷热环境会引发烦躁、胸闷,加重焦虑障碍患者的躯体化症状。
活动受限:持续降雨限制户外活动,社交减少可能导致孤独感加剧,尤其对青少年和老年群体影响显著。
2.基础疾病敏感人群风险高
有双相情感障碍、抑郁症、精神分裂症等病史的患者,在南风天等阴雨天气复发的概率会较其他时候增加。这类人群对气候变化的生理适应能力较弱,易出现睡眠障碍或情绪波动。
二、预防复发的关键措施
1.环境调节,打造舒适气候
控湿控温:使用空调除湿功能将室内湿度控制在50%-60%,温度维持在24-26℃,避免忽冷忽热。
模拟自然光照:白天可开启暖光灯或使用光疗设备,每日照射30分钟以调节生物钟。
2.生活方式干预
规律作息:固定睡眠时间,建议午休不超过30分钟,避免昼夜颠倒。
适度运动:选择室内瑜伽、八段锦等低强度运动或通过踏步机等设备保持每日活动量。
饮食调整:增加富含维生素B和钾的食物(如香蕉、菌菇),减少咖啡因和辛辣刺激摄入。
3.心理支持与监测
建立社交纽带:通过线上社群或家庭活动保持人际互动,降低孤独感。
症状日志记录:家属可协助患者记录每日情绪波动、睡眠时长等数据,发现异常及时就医。
药物管理:切勿擅自调整抗精神病药物剂量,需在医生指导下根据季节变化优化治疗方案。
三、识别复发先兆与应急处理
若出现以下症状超过3天,需警惕情绪问题复发风险。
1.睡眠异常:入睡困难或早醒,伴随精力异常旺盛。
2.认知功能下降:注意力涣散、工作效率骤降。
3.情绪极端化:无诱因的亢奋或持续低落。
4.感知障碍:出现幻听、被害妄想等精神病性症状。
四、特殊人群防护要点
青少年群体:合理安排学习计划,避免因天气导致的进度延误引发焦虑,可引入时间管理工具减轻压力。
老年患者:加强居室防滑措施(如铺设吸水地垫),预防跌倒诱发应激反应。
孕产妇:激素波动叠加气候不适,易诱发产前/产后抑郁,建议增加家属陪伴并定期心理评估。
南风天的心理健康防护需要个体、家庭和医疗团队的三方协同。通过科学的环境管理、规律的生活节奏和及时的专业干预,可显著降低疾病复发风险。若症状持续加重,请务必前往精神专科医院就诊,获取精准诊疗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