柳州市中医医院:“减脂护肝,中西共管”,科学体重管理助力实现脂肪肝高效治疗
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和生活方式的改变,我国肥胖人群数量不断增多。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体重管理指导原则(2024年版)》研究预测,若得不到有效遏制,2030年我国成人超重肥胖率将达到70.5%,儿童超重肥胖率将达到31.8%。在十四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举行的记者会中,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主任雷海潮表示,体重异常容易导致高血压、糖尿病、心脑血管、脂肪肝,甚至一部分的癌症也和体重异常有一定的关联。由此,国家将持续推进体重管理年行动,普及健康生活方式。
病案举隅(治疗后)
38岁的陈女士,因严重肥胖(体重111公斤,BMI 44.9)、重度脂肪肝和代谢问题(高血糖、高血脂、高尿酸)到柳州市中医医院消化内科就诊。患者自我感觉劳累,出汗多,吃不好,睡不香。完善肝脏瞬时弹性成像提示出现了明显纤维化(12.4 kPa)和严重脂肪堆积(371 dB/m),抽血显示胰岛素、血糖、尿酸都明显超标。西医予控制血压、针对胰岛素抵抗治疗。中医辨为虚劳(阴阳两虚证),予四逆汤加减内服联合腹部刮痧、穴位埋线外治治疗,辅以饮食调控。3个月后,她的体重减了23公斤,BMI降到36.1,抽血指标(血糖、胰岛素、血脂)都恢复正常,尿酸也明显下降。复查肝脏瞬时弹性成像提示纤维化程度明显减轻(8.1 kPa),脂肪堆积也有所改善(331 dB/m),乏力、多汗等症状基本消除。针对严重肥胖和脂肪肝,中西医结合的诊治模式,既能借助现代医学精准识别和干预,又能发挥中医调理体质、改善代谢的独特优势,为不同体质的脂肪肝肥胖人群提供因人制宜的解决方案!
脂肪肝要做哪些检查?
完善实验室检查了解血脂、血糖、血尿酸代谢、肝肾功能生化以及其他指标情况,完善腹部彩超明确有无脂肪肝,完善肝纤维化及脂肪肝无创诊断了解肝脏脂肪含量和纤维化情况,完善红外热成像检查进行体质辨识指导饮食和中医辨证施治等。
肥胖合并脂肪肝如何治疗?
治疗目标为减少体质量和腰围、改善胰岛素抵抗、防治代谢综合征和2型糖尿病、缓解脂肪性肝炎和逆转纤维化。
01 调控饮食和合理运动
调控饮食和合理运动是脂肪肝肥胖患者体重管理的基石!饮食方面,根据国家发布的《成人肥胖食养指南(2024年版)》意见,鼓励主食以全谷物为主,适当增加粗粮并减少精白米面摄入;保障足量的新鲜蔬果摄入,但要减少高糖水果及高淀粉含量蔬菜的摄入;优先选择脂肪含量低的食材,如瘦肉、去皮鸡胸肉、鱼虾等;优先选择低脂或脱脂奶类。
除此之外,我院消化内科团队还根据体质差异,指导患者正确选择四君子饼、利湿化浊代茶饮、保和瘦肉汤等院内多种可以调节代谢、利于体重管理的中医药膳。
运动方面,原则是以中低强度有氧运动为主,抗阻运动为辅,建议每周进行150~300分钟,中等强度的有氧运动每周5~7天,至少隔天运动1次,抗阻运动每周2~3天,隔天1次,每次10~20分钟,每周通过运动消耗能量2000kcal或以上。
自我院消化内科脂肪肝病房开设以来,医护人员每日为患者监测BMI、腰围等数值变化,同时提供健身器材,指导患者在病房进行慢跑、太极拳、八段锦等有氧运动,让患者深切体会到“住院有指导,出院有坚持”。除正确调控饮食和合理运动之外,保持良好的生活行为习惯也尤为重要,例如避免熬夜、久坐少动等。
02 药物治疗
目前脂肪肝治疗尚缺乏特效药物,针对不同合并疾病,西药可选择调脂药、降压药、降糖药、抗血小板聚集药等药物治疗。中医药方面,我院消化内科团队基于红外热成像体质辨识,结合中医四诊为患者精准辨证施治,提供个性化中医诊疗方案,包括经方中药内服,强肝消脂饮、除湿正气口服液、疏肝和胃口服液等中医制剂,穴位埋线、针刺、腹部刮痧、督脉灸等10余种中医外治疗法。中医强调整体观念,在肥胖和脂肪肝的调治方面具有独特优势:从根源改善代谢失衡,调节“易胖体质”,打破“节食-暴食”恶性循环,减少反弹风险,既能够实现标本兼治,又能持续巩固减重效果。脂肪肝肥胖患者可合并出现糖尿病、高血压、痛风等多种疾病,除肝脏本身疾病诊治用药外,我院消化内科团队还根据合并疾病的种类以及严重程度,通过院内MDT诊疗模式,整合多学科视角,全面评估病情,为脂肪肝患者“多措并举”,多靶点联合治疗,不仅能减少药物冲突带来的潜在风险,还能提高患者的信任度和依从性,从而加强远期效果。
03 科普宣教和随访管理
此外,为普及肥胖、脂肪肝等疾病危害和防治方法,我院消化内科还不定期举行健康宣教活动,获得了广大患者认可和赞扬。脂肪肝是慢性进展性疾病,体重管理也绝非“一蹴而就”,需兼顾短期目标与长期健康,不断提高体重管理等主动健康意识是获得良效的重要前提。为加强随访管理,我院消化内科基于医院微信公众号、龙城智慧健康云平台等中医健康管理系统,搭建了“互联网+”慢病管理服务平台,同时,科室开设有脂肪肝专病门诊,实现了医患线上线下有效互动,及时了解病情进展并跟进治疗,帮助患者做到对疾病早预测、早预防、早预警,实现少加重、少花钱,提高整体治疗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