柳人医医疗集团中西医结合院区:聚焦全国疟疾日:筑牢防线,巩固消除疟疾成果
2025年4月26日是第18个“全国疟疾日”,今年的宣传主题是:“严防输入再传播,巩固消除疟疾成果”。让我们一起来了解什么是疟疾吧。
什么是疟疾?
疟疾俗称"冷热病"、"打摆子"、"发疟子",由疟原虫感染引起,通过雌性按蚊叮咬或输血传播,是一种可防可治的血液寄生虫病。全球每年约有2.47亿人感染,约61.9万人死亡,是热带和亚热带地区的重要公共卫生问题。 人体疟原虫有恶性疟原虫、间日疟原虫、三日疟原虫、卵形疟原虫和诺氏疟原虫五种,其中恶性疟原虫(导致重症疟疾)和间日疟原虫(易复发)最为常见。
感染疟疾后的临床表现
疟疾典型的临床表现为发冷、发热、出汗等症状,呈周期性发作。其早期症状与流行性感冒极为相似,因此,大部分人容易将疟疾误认为感冒,没有引起高度重视从而未得到及时的药物治疗,使得病情逐渐恶化,甚至威胁生命。下面就让我们来了解一下两者的区别是什么?
前往哪些地区需高度警惕?
1. 非洲:撒哈拉以南地区(恶性疟为主)。
2.东南亚:印度、印尼、缅甸、泰国等(间日疟较多)。
3.中南美洲:亚马逊雨林地区(如巴西、秘鲁)。
如何科学预防疟疾?
出境前准备
1.出发前需查询WHO或当地疾控中心发布的疟疾风险地图(如CDC官网“Travelers’Health”栏目)。
2.在医师指导下准备抗疟疾药物用于预防、治疗。
注意:无绝对有效疫苗,药物需遵医嘱,不可因服药而忽视防蚊!
境外流行区防护措施
防蚊灭蚊
长袖衣物、含避蚊胺(DEET≥30%)的驱蚊液、蚊帐(最好经杀虫剂处理)。
• 物理防护:住宿选择有纱窗、空调的房间,使用浸药蚊帐。
• 化学防护:每日喷洒含氯菊酯的驱蚊剂于衣物、床帐。
• 时间管理:避免黄昏至次日黎明(蚊虫活跃期)外出。
• 行为防护:清理周围积水(蚊虫孳生地),使用电蚊拍;发热时立即就医,勿自行服用退热药掩盖症状。
入境后注意事项
1.症状监测:即使无症状,入境后仍需观察1个月,出现发热立即就诊并告知医生旅行史。
2.根治治疗:若确诊感染,需按疗程服用抗疟药(如青蒿素联合疗法ACT),并完成全部疗程以防复发。
疟疾可防可治,但需提高警惕!出境前做好药物预防和防蚊准备,境外期间严格防护,归国后关注健康状况。如有疑似症状,请立即就医并主动提供旅行史,早诊断、早治疗是降低死亡率的关键!
生命无价,防护为先——让疟疾远离您的旅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