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科技大学第二附属医院:甲状腺外科一病区硬核解除“锁喉”桎梏
三年前,张女士脖颈处长了一个不起眼的小硬块,起初不痛不痒,她就没放在心上。可随着时间推移,这小硬块竟像被春雨浸润的种子,在皮肉下悄悄疯长,直到最近,张女士常常感到脖颈处不适且呼吸不畅、窒息感严重,她才意识到了严重性。7月,她来到广西科技大学第二附属医院(柳州肿瘤医院)进行治疗。
2025年7月,甲状腺外科一病区主任凌文龙安排张女士进行了全方位检查,检查结果显示,位于甲状腺的肿物已将气管压成了细线:最窄处仅0.2厘米,不足正常管径的七分之一。更险的是,肿物与气管、喉返神经缠成了一团。凌文龙判断张女士可能为结节性甲状腺肿瘤,而从肿瘤的形态和当前位置来看,张女士治疗危险性极高,要么是终身嘶哑如破锣,要么是气管破裂生命戛然而止。
面对复杂的病情,甲状腺外科一病区申请了MDT多学科会诊。会诊中,各科室各显神通——医学影像科标出肿物与神经的粘连点;麻醉科(手术室)提出侧位气管插管的方案;中医科提出中医内外治方案,为张女士益气扶正,加强术前体质、加快恢复;临床营养科则是根据张女士术前术后情况安排了相应营养套餐。看到这样周密的手术安排,张女士的不安得到了慰藉,她鼓起100%的勇气要和大家一起与肿瘤“战斗”。
手术当天,凌文龙与科室副主任甘立威严阵以待。术中,他们精准地操纵手术刀,在毫米级的间隙里剥离粘连组织、避开纵横的血管、绕开脆弱神经,两个小时后,巨瘤被完整取出,手术非常顺利。
术后恢复,由甲状腺外科一病区护理团队接棒。护士长吴慧带着团队将精心护理融入每个细节。她们结合快速康复理念,从每日的流食调配到循序渐进的康复训练,一步一步陪着张女士调整——饮食上根据张女士恢复情况定制套餐;康复训练中,教授张女士腹式呼吸,关注自己发声时喉咙的起伏;日常生活无微不至照顾张女士起居。
一周后,张女士的语言功能逐渐恢复,她第一时间向科室医护人员表达了感谢:“谢谢你们的救治和照顾,这个肿瘤让我遭受巨大痛苦,却也感受到同样的温暖。”
这场跨越生死的救治里,涵盖了许多专业与温情——手术刀的精准、多学科的协作、“家味”的照护。正如科室始终践行的“精准诊疗”,他们不仅用医术劈开病灶,更用温度焐热康复之路,让每个在病痛里挣扎的生命,都能重新顺畅的呼吸与感受踏实的温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