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脑科医院:植入“脑起搏器”治疗强迫症的他怎么样了?

来源: 广西壮族自治区脑科医院  |   发布日期: 2025-07-10 09:37    |  作者: 游洋、蓝军

我再也不怕脏了,终于可以像正常人一样生活了!”小旭(化名)曾受强迫症困扰长达3年。2024年5月,他在广西脑科医院植入“脑起搏器”,成为广西首个通过DSB术治疗强迫症的患者。今年7月8日,术后一年的他在父亲的陪同下,再次回到医院精神科六病区复诊。手术效果如何?

一年前:“洗不掉”的恐惧

曾经,强迫症像一张无形的网,将小旭牢牢困住。碗筷、毛巾、地面,在他眼中都是“脏”的代名词,反复洗手成了无法摆脱的执念——每天洗手近30次,每次洗手半小时起步,连搓洗的次数都必须是6的倍数。他甚至不敢触碰地面,无法正常生活,只能暂别校园。


术前评估:耶鲁-布朗强迫量表检查

(该量表得分越高,表示强迫程度越重)


2024年5月,广西脑科医院精神科六病区、功能神经科等多学科团队与伦理委员会共同评估,为小旭实施了双侧伏隔核-内囊前肢脑深部电刺激术(NAc-ALIC-DBS),通过立体定向仪精准植入电极。术后,其强迫行为明显消失。


术后评分降至5分

属正常范围,无强迫症状



手术至今,治疗团队通过每月进行的复诊随访,时时关注着小旭的恢复情况。

一年后:生活重返正轨

这一年身体上有没有什么头晕、呕吐等不适?”蓝军副主任医师关切地问。

刚开始有点不适应,但调过参数以后就好了。能正常生活、运动、学习,效果非常好!”

术后调整“脑起搏器”参数


小旭说,术后的一年里,他没有不良反应,曾经让他痛苦的强迫行为改善了90%。他终于能坦然拿起碗筷吃饭,用毛巾擦脸时不再焦虑,甚至敢自然地触摸地面,再也不会因为“怕脏”而不受控地冲向水龙头。

术后一年复诊时,评分已降至1分


双手的伤痕渐渐褪去,内心的紧张恐惧也烟消云散。小旭重新背上书包走进校园,和同学一起上课、欢笑。

科普时间:手术治疗强迫症

多项解剖学和生理学研究表明,精神障碍患者的临床症状与锥体外系的神经核团之间有着密切的对应关系。如果能通过外科技术精准定位这些神经核团,并有针对性地影响部分核团,就有可能改善精神疾病症状,实现治愈目的。

而强迫症跟大脑中的神经环路功能异常有关系,通过脑深部电刺激(DBS)治疗,可以影响神经环路来缓解强迫症状,治疗强迫症。DBS植入后相当于“电子药物”,可直接作用于大脑环路。

DBS是一种微创、可调节、可逆、不良反应少的神经调控技术,被誉为是治疗难治性精神障碍的极富发展前景的治疗手段。对于治疗精神疾病,DBS起效较药物治疗更快,术后1月开机时即可初步见效,至2-3个月调整刺激参数后其症状通常能获得明显好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