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脑科医院:开展检验新项目,可筛查阿尔茨海默病!

来源: 广西壮族自治区脑科医院  |   发布日期: 2025-07-03 09:05    |  作者: 谭明芳、唐攀

为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挑战,提升神经退行性疾病早期精准诊断能力,广西壮族自治区脑科医院检验科引进国际前沿检测技术,即日起开展阿尔茨海默病(以下简称AD)核心生物标志物四项检测:人β淀粉样蛋白1-40 (Aβ1-40)、人β淀粉样蛋白1-42 (Aβ1-42)、人磷酸化tau-181蛋白 (p-tau181)、人磷酸化tau-217蛋白 (p-tau217)。

四项检测到底测的是啥?

阿尔茨海默病是导致老年痴呆的最常见原因。其病理核心特征为β淀粉样蛋白(Aβ)在大脑内异常沉积形成斑块,以及过度磷酸化的tau蛋白在神经细胞内聚集形成神经原纤维缠结。传统的临床诊断主要依靠症状和影像学检查,往往在疾病中晚期才能明确。

而开展的新项目中,Aβ1-42/Aβ1-40比值是反映脑内Aβ沉积的关键指标。AD患者脑脊液中Aβ1-42水平显著降低,Aβ1-40相对稳定或轻度变化,因此Aβ1-42/Aβ1-40比值降低是AD病理(Aβ阳性)的强有力证据,有助于早期识别高风险个体。磷酸化tau蛋白(p-tau181 p-tau217)是反映tau蛋白病理和神经元损伤的特异性标志物。它们在AD患者脑脊液中显著升高,且与疾病严重程度和进展速度相关。p-tau181是目前临床应用最广泛的AD tau标志物,对AD具有较高的诊断特异性和准确性。p-tau217是近年来备受瞩目的更优指标,在区分AD与其他类型痴呆(如额颞叶痴呆)方面表现更优异,甚至在症状出现前数年即可异常升高,具有极高的早期诊断和疾病进展预测价值,是国际前沿热点。

开展此项目的重要意义

1.实现“超早期”识别与预警

在患者出现明显临床症状(如记忆力显著下降)之前,通过检测这些标志物的异常变化,提前数年甚至十数年发现AD病理进程,为早期干预争取宝贵时间窗。

2.提高诊断精准度与鉴别能力

结合Aβ和p-tau指标(特别是p-tau217),显著提升AD诊断的敏感性和特异性,有效区分AD与其他类型痴呆(如血管性痴呆、路易体痴呆、额颞叶痴呆等),避免误诊误治。

3.指导精准治疗决策

随着靶向Aβ和tau蛋白的新型疾病修饰疗法(DMTs)的研发和获批上市,明确患者是否具有AD病理(Aβ阳性)已成为接受这些前沿治疗的前提条件。本检测为患者筛选和用药决策提供关键实验室依据。

4.客观监测疾病进展与疗效

动态监测这些标志物水平变化,有助于评估疾病进展速度,并为未来评价疾病修饰疗法的疗效提供客观生物标志物依据。

5.助力临床研究与药物开发

为AD的临床研究筛选合适受试者、评估干预措施效果提供强大的工具支持。

目标人群

1.存在主观认知下降(SCD)或轻度认知障碍(MCI)的个体,评估其向AD转化的风险。

2.临床怀疑为阿尔茨海默病痴呆的患者,需要明确诊断和鉴别诊断。

3.有明确阿尔茨海默病家族史的高风险人群,进行早期风险评估。

4.参与阿尔茨海默病预防或治疗性临床试验的受试者筛选与评估。

5.接受新型AD疾病修饰疗法(如Aβ单抗等)治疗的患者,用于治疗资格评估及潜在疗效监测(需结合临床指南和药物要求)。

此项技术的开展,是自治区脑科医院践行“早筛、早诊、早干预”理念,推动神经退行性疾病精准诊疗的重要举措,标志着医院在阿尔茨海默病早期筛查、精准诊断及鉴别诊断领域迈上新台阶,将为面临认知衰退困扰的患者及其家庭带来新的希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