柳州市妇幼保健院:流程“做减法”,服务“做加法”——推出诊间支付服务让患者就医更方便!
“以前医生开单后我得跑收费处排队缴费,现在看完病在医生诊室就能直接付钱,看病再也不用来回折腾了。”在市妇幼保健院围产保健科诊室外,刚完成产检的市民黄女士对我院推行的“诊间支付”赞不绝口。
自今年3月推行诊间支付以来,我院把流程做“减法”,服务做“加法”,让就医过程更高效、更有温度,进一步提升患者的就医体验感、获得感。
关注患者需求
让支付环节更简化
“推行诊间支付,初衷是想让患者少排队、少跑腿,把更多时间留给医患沟通。”我院门诊部主任谭强介绍,这一服务的落地源于国家卫生健康委“改善患者就医感受、提升患者体验”的政策导向,也是医院针对患者反映的“缴费排队久”“流程繁琐”等问题推出的具体举措。
如今,患者在诊室与医生确定诊疗方案后,若选择微信支付,可直接在诊间完成费用缴纳,随后即可前往检查、治疗或取药,省去了往返收费处的时间。
数据显示,该院移动支付自开通以来已服务患者25万人次,患者就医花费时间平均缩短13.7%。
“以前开单后要排队缴费,如对单子有疑问,还得回头找医生,既耽误时间又影响后面的患者。”围产保健科副主任刘百灵说,诊间支付不仅方便了患者,也让诊疗流程更顺畅,“医生能当场解释费用构成,患者有疑问可即时沟通,避免了来回奔波的麻烦,也能让患者在知情的前提下自主选择。”
聚焦妇幼群体
让服务细节“有温度”
对于孕产妇、带婴幼儿的家长等特殊群体,诊间支付的便利更显贴心。市民黄女士对此深有体会:“怀老大时,光缴费就得跑两三趟。现在医生会提前说明检查项目和费用,还会讲清楚哪些能走医保报销、哪些有替代方案,心里特别踏实。”
儿科作为特殊诊疗场景,更凸显了服务的细致考量。“现在出门诊,经常有家长夸‘诊间支付方便了’,但也有带着孙辈来看病的老人说‘微信里没钱’。”儿科副主任李彩芳介绍,科室在推行时格外注重灵活变通:遇到爷爷奶奶带娃就诊,医生会主动引导至人工窗口;若家长觉得反复出示付款码繁琐,会协调药房环节统一结算。
“不能让技术给家长添堵,尤其是带孩子看病本就心急,少一个步骤就少一分焦虑。”李彩芳说,不少家长反馈,诊间支付让费用明细更透明,手机付款后立马显示扣款金额,有疑问当场就能问明白。这种坦诚沟通,让家长们更安心。
为兼顾不同群体需求,医院在推行新服务时保留了人情味:护士站、收费窗口设有专人引导,志愿者会协助老年人操作智能手机;对于习惯现金、信用卡支付的患者,可移步人工窗口。
持续优化升级
让就医体验“再提升”
目前,我院诊间支付已覆盖所有科室及疫苗接种、产后康复等场景部门,但医院并未停下优化的脚步。
“我们会尽快推动系统升级,让更全面的支付功能上线。”谭强透露,我院会积极推进患者使用医保、支付宝在诊间完成支付,进一步优化流程。
从“患者追着流程跑”到“流程跟着患者走”,柳州市妇幼保健院的诊间支付改革,不仅是支付方式的改变,更是医疗服务理念升级的生动注脚。
当技术的便捷与人文的温度交织,每一次扫码支付的背后,让医患之间的沟通更透明、更舒心。未来,这份“暖心服务”将持续升级,让医疗服务在便捷之上,再添一份直抵人心的温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