柳州市中医医院:以心为桥,医养同行——团体人际心理治疗与中医智慧共筑心灵家园
在快节奏的生活中,我们或许都曾被人际的困扰、情绪的阴霾所牵绊——与亲友之间仿佛隔着一层纱,莫名陷入焦虑与低落,甚至身体也随之发出信号:失眠、胸闷、乏力,而检查却未见明确异常。此时,柳州市中医医院心理科推出的团体人际心理治疗(结合中医调理)或许能为您提供新的视角。我们通过专业支持与中医智慧,帮助您探索情绪与关系的平衡之道,重拾内在的安稳。
团体人际心理治疗:在联结中照见自己
团体人际心理治疗犹如一个温暖的“心灵港湾”,在这里,每一颗渴望被理解的心都能找到归属。当灯光柔和地洒落在围坐的圆圈中,不同的人生故事开始轻轻流淌——那些职场中欲言又止的委屈,亲密关系里反复上演的误解,深夜独自咀嚼的孤独,都在这个安全的空间里获得了被倾听的尊严。治疗师如同一位智慧的园丁,帮助大家辨认那些在人际关系中自发生长的“情绪荆棘”:有人习惯用讨好的藤蔓缠绕自己,有人用回避的围墙隔绝世界,这些自我保护的本能,反而成了阻挡阳光的藩篱。
通过生动的情景重现和温暖的互助反馈,参与者们学会用更真挚的方式表达自己。这就像为每颗心都打开了一扇新的窗户,当清风吹散人际交往中的迷雾,温暖的阳光便自然抚平了情绪的皱褶。
从“孤岛”到“同行”,中西医合力解心结
14岁的小玲(化名)来到柳州市中医医院心理科时,已经被班里人际关系、失眠、头晕困扰了半年。她总说“和同学说不到一块儿,和父母也处得别扭”,常常把自己锁在房间,独处时又忍不住掉眼泪,西医检查没发现异常,吃了助眠药也没好转。我院心理科安排她加入团体人际心理治疗:最初她总坐在角落,听别人说话时低着头。直到有位成员说“我总怕自己说错话,所以干脆不说话”,小玲突然红了眼眶——她才慢慢开口,说自己从小就怕被否定,和父母吵架时总先沉默,其实心里满是委屈。在治疗师的引导下,她试着在团体里模拟和同学沟通:学会了换位思考,而不是以前的“你根本不在乎我”。几次练习后,她鼓起勇气走出房间和父母主动沟通,原来很多误会,只是没找对表达的方式。同时,结合中医辨证:小玲舌淡苔白,边有齿痕,脉弦细,是“肝郁脾虚”的表现——情绪郁堵导致肝气不舒,脾胃也跟着虚弱,才会头晕、失眠。于是配合科室特色的疏肝安神疗法:每周两次耳穴压豆,在耳廓的“肝区”“神门穴”等贴王不留行籽,她自己每天按揉,像给情绪“按暂停键”,心也跟着舒服。1个月后,小玲在团体里能笑着分享:“现在能出门跟同学散步聊天,上周还主动约同学吃了饭”。她的失眠好了,头晕也没再犯——团体让她走出了“孤岛”,中医疗法帮她调顺了身体的“情绪根基”,身心同调,才是真的舒服。
给身心“搭座桥”,让情绪有处安放
柳州市中医医院心理科核心是“身心同调”——中医说“心主神志,肝主疏泄”,情绪藏在脏腑里,身体的不适也常是情绪的“信号”。除了团体心理治疗,这些中医特色疗法能帮身体和情绪“搭座桥”:耳穴压豆:耳朵是“微型人体”,不同穴位对应不同脏腑情绪。比如压力大、焦虑时,按“神门穴”“皮质下穴”等穴位;总是委屈、肝郁时,按“肝穴”“脾穴”等穴位——小巧方便,贴一次能管3天,上学、在家都能随时按。中药调理:根据每个人的体质配药。肝郁的人用柴胡、郁金等中药疏肝;脾虚的人加山药、茯苓等中药健脾;心火旺的人用莲子心、麦冬等中药安神,中药是帮脏腑找回平衡,情绪的“根”稳了,自然少波动。针灸/杵针/扶阳罐:针对严重失眠、焦虑的人,我们会选“百会穴”“四神聪”等针灸,或用温和灸熏“关元穴”等穴位,扶阳罐温通气血的同时,也像给心灵“定锚”,让人慢慢静下来。如果您也总被人际困扰绊住,总觉得情绪“堵得慌”,身体还跟着不舒服——别一个人扛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