柳州市妇幼保健院:苏醒医生得到患者表扬高达34次,以细腻服务让诊疗浸满人情味!
医患之间的信任,从来不是一句空话,而是藏在问诊时的耐心倾听里、治疗后的细致叮嘱中,是患者用“一次次表扬”给出的最真诚回馈。
日前,在柳州市妇幼保健院组织开展的一场患者满意度调查中,我院妇产科苏醒主治医师获得了患者的34次表扬;中医骨科黄浩主治医师获得了33次患者的称赞。
是什么样的服务,能让患者们如此积极地表达对医者的认可?答案,就藏在他们每一次耐心解答、每一回贴心照料,以及每一场全力守护之中。
今天,让我们先走入苏醒医生的工作日常,了解属于他那份“满意答卷”背后的那些温暖故事。
充满专业与温暖的初接触
在这次苏醒医生收获的34次表扬中,很大一部分医患故事都发生在他轮转至产科工作期间。
作为产科里的男医生,苏醒医生用扎实的专业技术和细腻暖心的举动,让更多孕产妇们对“男医生”有了新的认识。
在与患者的初接触中,除了自我介绍之外,苏醒医生常常会以“今天下雨了,来的路上还顺利吗?”“天气挺热的,出门一趟不容易!”等唠家常式的话语,拉近与患者之间的距离,让患者对眼前医者的第一印象不仅是专业,还有温暖。
今年年初一个深夜,一位孕妇在外院检查提示异常后,哭着冲进我院急诊。当时,她声音发颤道:“医生,孩子会不会缺氧?我不想剖,早产了怎么办?家里钱也没准备够……”
接诊的苏醒医生没有急着推进检查流程,而是先轻轻拉开诊室的椅子,扶着孕妇坐下,接了杯温凉适宜的水递过去:“您先慢慢喝口水缓一缓,我叫苏醒,您怎么称呼?咱们不急,一步一步查清楚,好不好?”
在苏醒温和的宽慰下,孕妇的哭声渐渐止住,随后他带领孕妇进行进一步检查。
报告出来后,苏醒手里多了张画满彩色箭头的A4纸:“您看,这是宝宝的‘小房子’(子宫),这里是胎盘,都很健康;接下来咱们就像照顾小树苗一样,每天观察,有任何情况咱们随时沟通。”
共情与尊重带来强大力量
当专业术语被换成了能听懂的“家常话”,孕妇的焦虑也大大降低。那名孕妇住院那一周,苏醒每天早上查房时,会记住孕妇说“一受凉就头疼”,每次来都先摸一摸病房空调风口,把温度再调高一两度,风口往墙上吹,再详细为其解说检查情况。
出院那天,孕妇的丈夫突然红了眼眶,双手紧紧拉着苏醒医生的手,声音有点哽咽:“苏医生,之前在外院换了好几个医生,问啥都只说‘再看看’,没人跟我们说这么细,还是你们妇幼的医生专业又贴心,我们真的信你!”
后来,这位孕妇足月产检时,特意绕到苏醒医生的诊室打招呼,顺利顺产下健康宝宝后,还让丈夫提着自家做的鸡蛋糕来科室,说“这是给苏医生的,谢谢他当时给我们吃的定心丸”。
超越一次的医患诊疗关系
这份细腻,不止在诊疗时,更藏在苏醒医生对患者的“售后”牵挂里。他曾接诊过一位贵州省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从江县赶来的保胎孕妇。那名孕妇说,每次来医院要先坐三轮车到镇上,再转大巴,前后得两个小时。
出院那天,苏醒怕她记混复诊时间,特意找了张防水的便利贴,用粗笔写下“每周三上午产检,提前在微信公众号预约”,还把自己的微信加上:“路上信号可能不好,不方便打电话,有任何不舒服就发消息,我不管是在上班还是下班,看到就会回你。”
之后一个月,他没让这份承诺落空,不管是下班回家路上,还是晚上哄孩子睡觉时,只要看到孕妇的消息,都会尽快找机会回复。
后来这位孕妇顺利生产,孩子满月时特意带着满月照来医院,拉着苏醒医生的手说:“我们村好几个孕妇听我说您人好,都问能不能来找您产检,我都跟她们说‘找苏医生准没错’!”
前不久,苏醒作为患者满意度调查获表扬次数最多的一员,与大家分享了他与患者相处时的“信任公式”:信任=专业能力+可靠诚信+亲密感。
“专业是基石,沟通是桥梁,我们要像对待家人一样对待患者,有时去治愈,常常去帮助,总是去安慰。”苏醒说,多一份耐心和理解,在医患之间架起一座信任的“桥”,两端不仅连着健康,更连着人心。
在我院,还有许许多多和苏醒医生一样,秉持从医初心和医者仁心对待患者的医生护士,下一期,我们将与大家一起分享另一位同样拿到“满意答卷”的黄浩医生与患者相处的温暖故事,敬请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