柳州市中医医院:早防早治,守护认知——开展“2025年世界阿尔茨海默病月”义诊活动
九月作为“世界阿尔茨海默病月”,持续推动着全球对认知健康的共同关注。为响应这一倡议,近日,我院围绕“早防早治,守护认知”的主题,成功开展了“2025年世界阿尔茨海默病月”义诊活动。
活动现场,神经内科、康复医学科等多学科专家团队与前来咨询的患者及家属进行了深入细致的面对面交流。专家们不仅提供了专业的认知障碍风险初步筛查和个性化建议,还用通俗易懂的语言,为大家讲解了阿尔茨海默病的早期症状、实用预防措施、日常照护技巧,帮助大家建立科学认知,积极应对风险。
护理团队带领现场群众一起练习健脑手指操,简单有趣的动作吸引了大量市民积极参与,现场气氛温馨而活跃。整场活动通过健康咨询、互动教学和早期筛查相结合的方式,切实增强了大众对认知健康的关注,传递了“早关注、早预防、早行动”的健康理念。
“阿尔茨海默病”小知识
阿尔茨海默病(Alzheimer's Disease,AD)作为一种常见的老年期痴呆类型,是以进行性认知功能衰退为特征的神经系统退行性疾病。患者从初期记忆减退、语言表达困难,逐渐发展到判断力下降、情绪行为异常,最终可能完全丧失生活自理能力,这个漫长的发展过程给患者和家庭带来巨大痛苦。目前,我国老年人群中认知障碍的患病现状值得高度关注,其中阿尔茨海默病占据了相当比例。令人担忧的是,由于早期症状容易被忽视,许多患者错过了最佳干预时机。因此,加强疾病筛查和早期防治显得尤为重要。通过专业的筛查量表和及时的治疗干预,我们能够有效延缓疾病进展,降低患病风险。
01认识阿尔茨海默病:这些信号请警惕
阿尔茨海默病是老年期最常见的痴呆类型,它并非简单的“老糊涂”,而是一种进行性发展的神经系统退行性疾病。早期典型表现包括:
记忆减退:尤其是近期记忆下降,如刚刚发生的事就忘了,反复地说同一句话或同一件事。
执行功能下降:原本熟悉的事务难以完成,如不会使用家电。
语言障碍:表达困难,命名困难,说不明道不清。定向力障碍:熟悉的地方也迷路,分不清时间季节和地点。
性格改变:多疑、焦虑、淡漠等情绪行为变化,有时会出现幻觉或妄想等症状。
02与正常健忘的区别
阿尔茨海默病不同于正常健忘,会严重影响生活自理能力和社交功能,需要及早干预。
03日常预防:简单实用的健脑方法
饮食建议:增加Omega-3脂肪酸摄入(如核桃、深海鱼);多食富含抗氧化剂的食物(如蓝莓、菠菜);适量饮用绿茶,少吃油煎油炸食物。
运动建议:每周坚持150分钟中等强度有氧运动;结合协调性训练(如太极拳、健身操);每日进行手指精细动作练习。
认知训练:经常阅读、写作、计算;学习新技能(如乐器、外语);参与社交活动,保持人际交往。
04中医防治痴呆的优势中医防治认知障碍的核心优势在于其“整体观”与“辨证论治”的指导思想。它并非简单地对抗单一病理指标,而是将大脑功能与心、肝、脾、肾等脏腑机能相联系,通过调理全身气血阴阳的平衡来达到 “标本兼治” 的目的。在防治方面,我们建议:1.中西医结合协同治疗:建议患者在神经内科进行规范诊治的基础上,将中医药作为协同治疗的重要手段,二者相辅相成,往往能取得“1+1>2”的效果。2.早期干预与预防:中医“治未病”理念至关重要。对于有家族史或出现轻度记忆减退的高风险人群,应尽早通过中医药调理(如健脾补肾、活血化瘀等)、坚持练习太极拳/八段锦、采用益智药膳等方式,延缓大脑衰老,守住认知功能。3.重视非药物疗法的应用:针灸等传统疗法在改善认知功能、调节情绪方面展现出积极潜力,且具有安全性高的特点。推荐在专业指导下,将针灸、推拿等非药物干预手段作为常规辅助调理方式纳入健康管理方案。同时,家人的日常陪伴与情感支持同样重要,是不可或缺的“情志疗法”。4.坚持个体化与长期性:中医药治疗强调整体辨证,一人一方,切勿自行对号入药或迷信偏方,必须由专业医师面诊后开具方药。同时,阿尔茨海默病的防治是一场“持久战”,需要患者、家庭与医疗团队共同配合,保持耐心、持续进行规律治疗和全面调理,才可能逐步改善症状、提升生活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