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科技大学第二附属医院:阻击“炎症风暴”:CRRT为危重患者架起生命“立交桥”

近日,潘先生因“重症急性胰腺炎”引发了严重的感染性休克,心率快,血压靠大剂量升压药才得以勉强维持,更棘手的是,潘先生尿液迅速减少,化验指标提示急性肾损伤(AKI)3期,并已出现严重的酸中毒和内环境紊乱。
此时,潘先生的身体大量的炎性介质涌入血液,攻击着每一个器官;肺开始衰竭(呼吸窘迫)、心脏不堪重负(心功能不全)、肾脏彻底“罢工”……传统的间歇性血液透析(IHD)因其冲击大、对血流动力学影响剧烈,在潘先生身上无法实现。
针对潘先生复杂病情,救治迫在眉睫,医院ICU医护团队迅速评估病情,制定了精准的治疗方案。首先采用CVVHDF(连续性静脉-静脉血液透析滤过),结合了对流和弥散原理,既能高效清除中小分子毒素和炎性介质,又能精准调控电解质和酸碱平衡。随后采用局部枸橼酸抗凝(RCA),它能在滤器中抗凝,而不影响患者全身的凝血功能,极大地降低了出血风险,尤其适用于潘先生这样有出血倾向的重症胰腺炎患者。设定精确的净超滤率,目标是缓慢、匀速地清除体内多余的液体,减轻心脏负荷,同时避免容量波动对血压的冲击。一根双腔血导管建立后,潘先生的血液被引出体外,经由CRRT机器的“净化”,再将清洁后的血液回输体内。整个过程24小时不间断,宛若一座默默工作的生命立交桥。ICU医护团队日夜坚守,密切监测着他的压力、电解质、凝血指标,随时精细调整每一个参数。
经过长达7天的CRRT支持,奇迹发生了。潘先生的升压药剂量逐渐下调直至停用,尿量开始慢慢恢复,炎症指标显著下降,神志转为清醒。当他的肾脏功能足以满足机体需求时,成功撤下了CRRT这座“生命立交桥”。
待病情稳定后,潘先生转入了普通病房,经过一段时间调理,顺利康复出院。出院时,他感慨道:“我以为我挺不过来了,感觉就像在‘鬼门关’走了一趟,是你们把我硬生生拉了回来。”
潘先生的成功救治,是现代重症医学技术发展的一个缩影。CRRT作为一种核心的生命支持技术,体现的是一种“让器官休息,为治疗赢得时间”的先进理念,这座生命“立交桥”虽不直接治愈疾病,但它为患者渡过最危险的阶段提供了至关重要的保障,指引着他们从死亡的边缘驶向生的希望。
微信






桂公网安备:4502020200010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