柳州市人民医院:惟其艰难 更显初心——柳州市人民医院“硬核”坚守,为群众提供坚实“医”靠
随着新冠感染疫情防控措施进一步优化,疫情防控进入了攻坚克难的新阶段,日常医疗救治工作面临着巨大的压力。作为提供医疗服务的中坚力量,面对疫情防控的新形势新任务及高强度的医疗救治工作,柳州市人民医院坚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全院上下团结协作、守望相助、凝心聚力、共克时艰,全力守护着人民群众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
连日来,各部门根据医院工作部署和院领导指示,不断优化诊疗流程、扩容资源、增加力量,统筹做好疫情防控、患者救治和日常医疗服务,切实保障急危重症和特殊患者就诊工作,以柳人医人的责任与担当坚守岗位、默默付出,做到病人应收尽收、应治尽治、应救尽救,竭尽全力保障医疗工作平稳有序开展,牢牢守住人民群众的健康阵地。
党建引领,提升战“疫”的精气神
柳州市人民医院领导班子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疫情防控的系列重要指示精神,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第一时间作出具体部署,要求全院职工坚决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党中央决策部署上来,不折不扣落实各项任务,全力以赴做好新阶段医疗救治工作。
面对可能出现的感染高峰,院领导靠前指挥,党员干部冲锋在前,青年医师尽显担当,努力将疫情对医疗服务的影响降至最低。医院建立了强有力的应急指挥体系,第一时间成立柳州市人民医院新冠病毒感染救治领导小组,书记、院长担任组长,班子成员担任副组长,相关职能科室负责人担任成员,全面领导医院各项疫情防控工作,做到管理机制更加扁平,调度指挥更加直接,信息传达更加畅通。
12月20日,医院党委发出《人医家书——同心抗疫,共担风雨》,号召全院各基层党组织和广大党员干部发挥党支部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先锋模范作用,真正做到关键时刻豁得出、顶得上、攻坚克难,全力做好疫情防控和医疗救治工作。为全力保障诊疗需求,医院动员、抽调各临床骨干及有新冠感染诊治经验的专业医护人员建立医疗救治先锋队148人、青年突击队389人,并积极组建志愿服务队620人,目前三支队伍的人员已全部就位,全力守护人民群众的“生命线”。
日夜坚守,站好疫情防控第一道岗
自疫情防控政策调整以来,作为疫情防控“桥头堡”,医院发热门诊接诊量大幅上升,最高峰时期更是达到了1425人次(是平日的28.5倍)。
为了更好地服务发热患者,医院迅速从以防控为主的工作模式转变为救治为主的工作模式,在医院领导的统筹协调下,全院各科室和职能部门的大力支持下,发热门诊迅速改造,提高诊疗能力,缩短患者就诊等候时间。
12月16日晚,医院连夜扩容发热门诊,诊室由原来的6间增加至17间,确保至少有10-12间诊室同时开放,并增加医护人员(其中医生达到47人、护士39人)、药房工作人员和后勤保障人员。
同时,发热门诊不断优化诊疗流程,缩短病人在医院的停留时间:将发热患者核酸采样点转移至室外,既减少了交叉感染的风险,又腾出空间改造为诊室;建立独立的预检分诊双入口和独立的出口通道,加快了人员流动,减少了人员的聚集;运用信息化手段,把病人分配给每一个诊室,保证每个诊室的等候患者在3人左右,减少患者在护士站的聚集;对出诊医生加强培训,在确保医疗安全的前提下,让患者尽快完成诊疗过程,缩短留院时间。
经过一系列改造,发热门诊的诊疗能力大大提升,患者就诊等候的时间大大缩短,平均等候时间为20分钟左右,确保病人在1小时内离开发热门诊,对需要住院的病人也做到了应收尽收。
发热门诊的工作对体力、精力都是严峻的挑战。医护人员数小时身着密不透风的防护服,为了避免资源浪费,吃饭、上厕所都变成了一件极其困难的事情。尽管如此,“我抗原弱阳,但是我没明显症状,还能坚持。”“我防护好,让我上完这个班吧”“我还可以再撑一撑,撑到你们回来”……许多刚“倒下”还未完全休养好的医护人员,一退烧便立即申请返岗,一切付出,都是为了守护这座城,守护城里百姓的生命健康。
守牢前沿阵地,让急诊患者得到及时救治
自疫情进入新阶段以来,争分夺秒抢救生命的急诊医学科,仿佛又按下了快进键,每天的接诊量节节攀升,远远超出了以往正常数量,对于医护人员来说,工作量和工作难度陡增。但即使是这样,这群敢于直面危险的柳人医急诊人,一直坚守在一线,他们每天都在为抢救生命而超负荷工作。
医护人员的脚步和语速飞快,不停穿梭于急诊病房与抢救室之间,护士们24小时关注着呼吸机、监护仪等设备的各种参数变化,随时汇报给医生。医生们通过听诊、心电图、超声等床旁设备始终不停地关注着患者病情,积极寻找病情变化的原因......
与此同时,医护人员新冠病毒感染人数也在持续增加,为了满足广大患者的就医需求,大部分医护都在感染后第四天、甚至第三天还未痊愈便强忍着发烧咳嗽上岗。卧病在床的人员同样放心不下科室的工作,只要症状有所减轻便立即参与值班。因为科室工作特性,急诊医学科医护团队人员普遍年轻,很多人家中都有孩子、老人,他们主动“舍小家、为大家”,为了工作放弃照料感染的家人,“我可以”、“我来了”、“还能坚持”……一声声应答,在并肩作战的医护间回荡。他们毫不退缩、迎难而上、冲锋在前、用双肩担起责任,用生命守护生命,用汗水和热血全力保障急救生命通道畅通。
在这段特殊时期,很多前来就诊的患者看到医护人员的工作状态,也都送出了恳切的关心和衷心的感谢,他们的理解、信任和关怀是柳人医人前进的动力。
在过去的一周里,柳州市人民医院急诊医学科就诊量4348人,危重病人接诊量788人,出诊量357次,数量较平日均翻了一番。在这些日日夜夜里,急诊医学科医护人员没有丝毫退缩,主动加班、替班、随叫随到,毫无怨言,每天连续工作十几个小时都已成为常态,他们用实际行动诠释了“人民医院为人民”的根本宗旨,凝聚起了柳人医人“召之即来、来之能战、战之必胜”的强大合力。
守护危重症患者,用顽强拼搏为生命站岗
当前,医院的疫情防控工作进入了攻坚克难的新阶段,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压力和挑战。柳州市人民医院重症医学科危重症救治水平桂中领先,从2011年市人民医院救治受伤飞行员,到2017年救治H7N9患者;无论是广西首例应用ECMO成功抢救暴发性心肌炎患儿,还是守住我市新冠感染患者“零死亡”的防线……其背后,都离不开重症人的全力守护。在这场战役中,作为守护生命最后一道防线的重症人,他们说:“我们一直在!”
“快,15床患者血氧太低了!”、“8床患者血压下降,测不到了!”、“6床患者心脏停跳,立即心肺复苏!”……忙碌的重症医学科,消毒水散发着浓烈的气味,在这里的医护人员没有上班下班的概念,他们日夜不辞辛劳地工作着,困了就和衣而眠,随时随刻整装待命。
12月20日,为了更好地收治急危重症患者,医院决定增设重症医学科三、四病区。时间紧,任务重,增设新病区并不容易,大量的人力物力和专业的仪器设备缺一不可,这一切都要在短时间内实现从无到有。新病区启用前,重症医学科吕光宇主任、刘远金护士长多次到病区查看环境,仔细评估和记录着紧缺的设备和物资,并第一时间向上级部门汇报情况。在全院各科室的支持和配合下,重症医学科克服了重重困难,两个新病区均经过一天的筹建便先后顺利启用。
为保证重症患者能够得到及时的救治,科室坚持应收尽收,应收必收。病区启用后,源源不断的重症患者一个接着一个地送进来,因患者病情复杂多变,这里随时随地都可以看到医护人员抢救患者的身影,会诊电话随时会响,危重患者随时会来,重症医学科的医护人员随时准备着应对一切的可能。
此前,重症医学科就已经持续超负荷运转,如今,科室内的患者数量更是与日俱增。虽然每天超负荷工作,但重症医学科的工作却井然有序地进行着,收治新患者、查房、全院会诊、气管插管、中心静脉穿刺、调整呼吸机参数。翻身、吸痰、动脉采血、CRRT、血液灌流、输血、物理降温、各种导管护理……大家耐心、细致、专注地做好每项工作,以确保重症患者的积极救治。
重症医学科每个人都是一个火种。面对这么多的床位和患者,保证医疗质量和医疗安全十分重要。重症医学科设置了医疗组和护理组,分别由科主任、护士长担任组长,并从全院各科室抽调业务骨干到重症医学科开展工作。对于前来支援的医护人员,重症医学科充分发挥业务骨干的作用,对支援人员进行严格的培训和考试,培训合格后方可上岗。尽管有支援,但重症医学科的精兵强将仍然一刻都不敢放松,他们常常连续十几个小时守在科室,守着患者,指导新人,用实际行动诠释了责任与担当。
重症医学科三病区启用仅2天就收治了47名患者,四病区启用当天也收治了30名患者,其中上呼吸机的患者44名。“功成不必在我,功成必定有我”,重症医学科以实际行动践行使命担当,全力做好危重患者的救护,刻画出一个又一个“守护者”的光辉形象。
线上服务:让患者就医无忧
为进一步发挥互联网医疗服务的积极作用,方便广大市民朋友享受到健康咨询、就医指导、预约诊疗等服务,减少人员聚集,降低交叉感染风险,柳州市人民医院在此前开通“在线咨询”的基础上,先后开通了新冠用药咨询、发热门诊(新冠病毒感染门诊)在线咨询服务,包括发热门诊、小儿发热门诊。在非紧急情况下,市民可通过互联网进行在线咨询。
医院各专科医生可以在线为患者提供就医咨询和用药指导服务,包括新冠用药和慢病用药指导、预约诊疗咨询、专科疾病咨询、儿童和孕产妇用药注意事项等。12月16日至今,医院已经为21028名患者提供线上问诊服务,不仅及时解答了患者的问题,也给安抚患者情绪打开了新的窗口,可谓“一举两得”。
筑牢抗疫“保障线”,守护一线“逆行者”
医疗救治争分夺秒,后勤保障同样是在与时间赛跑。柳州市人民医院成立后勤保障服务先锋队,持续不断地为一线“战士”准备“粮草”,做到后勤物资有保障,前方“战友”请放心。
为了保障好一线医护人员的饮食需求,让大家没有后顾之忧,高效完成医疗救治工作,后勤保障服务先锋队每天精心搭配营养丰富、均衡的套餐,最大程度地满足医务人员每日的营养需求。同时,后勤队还及时关注医务人员的动态及身体状况,把姜糖水、润喉茶送到各个科室为医护御寒,为食欲不振的医护熬煮鲜肉粥,让医务人员感受到家一样的温暖。
连日来,后勤保障服务先锋队单日服务逾270人次,全员坚守岗位,为临床一线提供安全有效的后勤服务。疫情面前,大家舍小家顾大家,做好一项又一项保障工作,为一线同事上阵作战免除后顾之忧。
哪有什么岁月静好
只不过有人在硬扛
伟大筑于平凡
他们以凡人之躯,为众人抱薪
有一分热,发一分光
彰显出浓厚的家国情怀和深情的医者大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