柳铁中心医院:“镜”艺求精,守“胃”健康——记市级重点专科消化内科

来源: 柳铁中心医院  |   发布日期: 2023-05-17 10:48    |  作者: 陈志琦

近日,柳州市卫生健康委员会公布2023年柳州市临床重点专科及培育项目单位名单,柳铁中心医院心血管内科、消化内科、医学影像科、呼吸内科获评“2023年柳州市临床重点专科”, 医学检验科、普通外科、康复医学科获评“2023年柳州市临床重点专科培育项目”。值得一提的是,在本次评选中,铁医获评4个重点专科及3个培育项目的好成绩位居全市三甲医院第三,不仅反映学科建设的长足进步,也是医院综合实力最好的彰显和诠释。即日起,柳铁中心医院策划推出“铁医重点专科建设巡礼”系列报道,集中展示以上7个专科的风采。

在人体八大系统中,消化系统是人们摄取、转运、消化食物和吸收营养、排泄废物的“主力军”,而这其中的每一个脏器,每一处组织,每一寸黏膜,对柳铁中心医院消化内科的70多名卫士而言,都是必须时刻警钟长鸣,与矢志终身守护的热土。近年来,消化内科依托医院的优势平台,紧跟瞬息万变的先进医学步伐,以“领跑”的姿态,走出了一条“内科外科化、外科微创化”的发展之路。

01.“小”学科茁壮成长

走进柳铁中心医院门诊二楼消化内科,一间间诊室整洁明亮,医生耐心细致地服务患者;候诊区里,许多前来就诊或做内镜检查的患者有序排队,秩序井然。看着这幅场景,从医24年、去年9月起担任医院消化内科主任的龙海华既欣慰,又感慨。

“最初,我们只有一间小门诊、一台内镜主机、一个小病区,掌握着基础的技术。”龙海华说,在医院大力支持下,消化内科被列入重点培育学科行列,如今拥有4间专科门诊、两个病区100余张病床,还有一个涵盖6台内镜主机、17条内镜、3台高频电刀、2条放大内镜、磁控胶囊内镜在内的2套胶囊内镜系统、1台超声内镜、1台大C臂机等多个先进医疗设备的内镜中心。科室医护人员由最初的20余名,增加到如今的70余名。

2021年,柳州市名医、消化内科领域专家税典奎博士来到铁医担任副院长。作为消化内科学科带头人,他带领团队打造出胃肠亚专科、肝胆胰脾亚专科、消化道早癌亚专科、内镜技术亚专科、消化介入亚专科及中西协同亚专科六大亚专科,诊治范围涵盖所有消化内科病种极少见的疑难杂症,还引入中医外治的理念,为患者带来更优质的医疗服务。

2022年,他带领消化内科实现门诊量39093人次,住院量4199人次,得到了省内外患者的高度认可,多次获得患者家属赠送锦旗及感谢信。

今年2月,消化内科顺利获批成为广西医科大学校外研究生培养基地,为进一步拓展人才培养,加强临床专科和专业建设奠定坚实基础。

同年,科室顺利完成“急性上消化道出血急诊救治快速通道”项目,在项目持续建设下,越来越多急性上消化道出血患者迫切需要的急救快速通道得以搭建,切实有效地惠泽了柳州及周边地区百姓,为推动健康中国建设贡献铁医力量。

02.“微”技术造福患者

“我们开展了ERCP(经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术)、POEM(经口内镜下食管括约肌切开术)等一系列微创治疗,实现‘内科外科化、外科微创化’的建设目标,给许多患者带来‘创伤小、费用低、康复快’的治疗体验感。”龙海华介绍,此前,一位96岁的高龄患者突发不适,被紧急送至医院后确诊为“急性梗阻化脓性胆管炎、脓毒血症”。当时,“尽快解除患者胆道梗阻、通畅引流胆汁”是治疗老人的重中之重,消化内科团队立即为其进行了急诊ERCP+胆管引流术。

“老人有多种基础疾病,曾做过毕Ⅱ氏胃大切术,胃肠解剖结构发生明显变化,ERCP操作难度极大。而且患者乳头开口不明显,胆总管呈螺旋状扭曲扩张,使手术难上加难。”龙海华说,纵使困难,团队仍以扎实的手术功底及操作经验,在20多分钟内实现镜下主乳头的寻找及胆总管引流,成功完成这场高难度手术,为老人后续治疗创造宝贵条件。

去年12月,龙海华团队成功为一例阑尾粪石伴急性非复杂性阑尾炎患者开展内镜下逆行阑尾炎治疗术(ERAT),该手术不开刀、不留疤、也不需要切除阑尾,而是通过取出阑尾粪石、解决阑尾炎的病因,达到治疗阑尾炎的目的,并能完整保留阑尾及其功能,安全性更高、创伤更小,非常适合急性非复杂性阑尾炎及慢性阑尾炎患者。其为急性非复杂性阑尾炎的治疗提供了新的有效方案,标志着医院消化内科的内镜诊疗技术内科技术外科化进入了一个新领域。

03.“广”发展收获好评

前不久,患者陈先生在活检病理中被证实病变为十二指肠乳头腺瘤。考虑到陈先生病变部位较特殊以及对邻近组织器官的影响,消化内科牵头组织多学科会诊,为其确定经内镜十二指肠乳头腺瘤切除术的治疗方案。

45分钟的内镜下微创治疗里,不仅完整切除了陈先生的主乳头腺瘤,还为其放置了胰管支架,避免了同时切除胰头、十二指肠、部分胆道及胃这一创伤巨大的手术和术后并发胰腺炎风险,为患者保留解剖结构及生理功能,真正做到“大事化小、小事化了”。

术后,科室还巧借近年来新引入的中医药技术,以中西协同治疗方式,为陈先生的康复介入注入改善体质、恢复胃肠功能的中医药力量。

“这些年,从中央到地方都在持续推进中医药发展,我们希望能在这些好的政策扶持下,在科室发展中引入中医药人才,加大中医药介入治疗力度,以中西协同的专科治疗模式,满足更多患者的治疗需要。”副院长税典奎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