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市妇女儿童医疗中心柳州医院:顺利完成广西首例滑动气管成形术,帮助孩子自由呼吸
儿童气道狭窄性疾病多为疑难及急危重症,其诊疗涉及多个学科,若处理不当,死亡率很高。近日,广州市妇女儿童医疗中心柳州医院(以下简称“广妇儿柳州医院”)为一位11个月大的宝宝顺利完成滑动气管成形术,这也是广西首例。同时,专家们还为孩子进行了肺动脉吊带矫治术及卵圆孔未闭修补术。回想孩子出生后的经历,孩子的妈妈眼中泛着泪花,得知孩子手术顺利并已脱离呼吸机,妈妈脸上又露出了笑容。
11个月的女孩玲玲(化名)出生在贵州省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一个农村家庭。在她出生后不久,就出现呼吸急促,并反复出现嘴唇呈暗紫色,需要呼吸机帮助呼吸。经检查发现,是气管狭窄导致缺氧。虽然随着孩子慢慢长大,逐渐脱离呼吸机,但平时仍有呼吸费力、喘息,且容易患肺炎,多次住院,生长发育也受到严重影响,11月大体重仅有7公斤。即便如此,孩子气管狭窄的病因未明确,也无法得到根治。
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与柳州市是“邻居”。得知广妇儿柳州医院有不少广州来的专家,玲玲一家来到了柳州,入住儿童呼吸专科病区进一步诊治。
入院第二天,儿童呼吸专科梁柯静副主任医师就为孩子进行了支气管镜检查,发现孩子有超过三分之一的气管存在狭窄,狭窄段管径仅2.8mm,且气管软骨为“O”型,诊断为先天性完全性气管环。
先天性完全性气管环是一种罕见的先天性气管畸形,主要表现为呼吸困难和反复咳喘,目前报道活产儿发病率为1/64 500,但许多严重呼吸困难患儿生后不久即死亡。该病可能作为一个孤立的疾病存在,也可能与染色体异常、呼吸道其他部位畸形、食道和骨骼系统异常共存,特别是心脏、大血管异常。因此,儿童呼吸专科还为孩子安排了CT平扫及增强扫描检查,发现孩子还存在肺血管畸形(肺动脉吊带)、胸椎畸形、肾脏及输尿管畸形。
肺动脉吊带是一种先天性心脏血管环畸形,指的是左肺动脉未从正常位置发出,而是起源于右肺动脉,并从气管与食管间穿过,形同“吊带”样,将气道缠绕住。
玲玲的疾病病因已明确,但病情复杂,涉及多个系统,需要多个专科联合救治。作为第四批国家区域医疗中心建设单位的广妇儿柳州医院,充分发挥其建设儿童专科的综合实力,迅速组织儿童呼吸专科、儿童心血管内科、小儿心胸外科、小儿泌尿外科、儿童骨科、麻醉科、重症医学科多学科会诊,并联合广州市妇女儿童医疗中心的呼吸科、心脏中心、麻醉科等科室的专家远程会诊。专家们认为当前最紧要是解决孩子气道狭窄的问题,要尽早畅通生命通道,建议尽早进行滑动气管成形术及肺动脉吊带矫治术。
这两个手术极为困难、复杂,风险大,技术难度高,围手术期多学科管理极其重要。肺动脉吊带矫治术在柳州尚未开展,而滑动气管成形术在国内能开展的医院也屈指可数。
此次治疗加上后续康复锻炼,需要很大一笔费用,孩子的父母曾经多次打退堂鼓想放弃手术,秉着先治病的原则,我院为其申请公益基金对孩子进行帮助。
由广州市妇女儿童医疗中心派出儿童心脏外科马力主任、体外循环黄国栋主任、麻醉科王怀贞主任及手术室护士黎秋云不远千里到柳州,与我院小儿外科副主任医师李世聪,为玲玲进行手术。术中,他们将气管段中间部位横向切开,然后将两段狭窄的气管纵向切开并滑动缝合在一起,用气管的“长度”换“宽度”。手术过程顺利,手术时间也比预期缩短。
长期派驻在广妇儿柳州医院儿童呼吸专科的杨迪元副主任医师带领呼吸介入团队在术中通力配合,通过支气管镜引导手术部位的精准定位,清理气道分泌物及血液。术后转入重症医学科进一步呼吸支持及重症监护,术后第二天床旁支气管镜检查显示孩子气管通畅。目前孩子已经脱离呼吸机转入普通病房,后续我院也将重点关注孩子的情况,帮助玲玲尽快康复出院。
国家区域医疗中心建设项目在柳州落户,为广西以及周边的各类疾病的患儿带来更多希望,老百姓在“家门口”就能让孩子接受发达地区的先进治疗水平,减少长途奔波的痛苦和经济负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