柳州市中医医院:体重管理到“胃”,脂肪肝才能退
每年的4月9日是“国际护胃日”,提醒着我们:胃不仅是消化食物的器官,更是全身健康的“晴雨表”。如果胃不好,饱腹感延迟,可能会让我们产生“没有吃饱”的错觉,进而不自觉地过多摄入食物,导致体重增加,为脂肪肝的发生埋下隐患。数据显示,我国成年人中每3人就有1人患有脂肪肝,而肥胖人群的患病率更高达50%!值得警惕的是,脂肪肝并非单纯的“肝脏发福”,它与胃功能失调、代谢紊乱息息相关。今天,我们就从中医“脾胃为后天之本”和西医“代谢中心”的双重视角,揭开肠胃调理与脂肪肝之间的深层联系,助您科学护胃护肝,远离健康隐患。
哪些人容易出现胃不好,同时影响体重而患上脂肪肝?
▲胡吃海喝人群:喜爱点外卖,饮食重口味(不辣不欢、重油重盐高糖),喜欢吃生冷寒凉食物(冷饮奶茶、雪糕等)▲暴饮暴食人群:饮食数量和次数无节制,顿顿过饱,胃和肝严重“超载”▲长期熬夜、工作繁忙人群:饮食不规律,时饱时饥,应酬频繁而饮酒多▲脾气暴躁、焦虑抑郁人群:肝胃不和,容易引发胃酸分泌紊乱,影响正常消化功能
为什么说“胃不好,肝遭殃”?
▲西医视角:胃肠肝的“代谢流水线”人体如同一座精密工厂,食物进入胃部后被分解成小分子营养物质,通过肠道吸收进入血液,最终由肝脏加工处理。 ①胃动力不足→代谢失衡:若胃排空延迟(如功能性消化不良),糖分、脂肪无法及时进入肠道吸收,肝脏被迫分解体内储存的脂肪供能,长期导致脂肪堆积。 ②肠道菌群失调→肝脏炎症:胃酸分泌异常可能破坏肠道菌群平衡,诱发肝脏炎症反应,加速脂肪肝进展。
▲中医视角:脾胃失调,运化不足 中医认为“脾主运化”,脾胃功能失调会无法正常消化食物。 ①胃强脾弱:吃得多但消化差,食物堆积化为湿热,上犯肝脏,形成“肝郁脾虚”型脂肪肝。 ②肝胃不和:压力大、情绪差导致肝气郁结,影响胃的受纳功能,出现胃胀、反酸,同时加重肝内脂肪沉积。
胃不好可以做哪些检查?
▲胃镜(查看胃的“高清摄像头”)▲碳-14呼气试验(检测有无幽门螺杆菌感染)▲胃功能检测(验血,胃功能的“体检报告”)▲24小时胃酸监测(动态监测并记录胃酸分泌情况)▲红外热成像检查(辨识体质,指导饮食方案)
科学管理体重从“胃”开始
▲西医方案:精准计算+代谢调节饮食公式:每日热量=理想体重(kg)×(15~35)千卡备注:理想体重(kg)=身高(cm)-105;一般卧床者15kcal/kg、轻身体活动者20~25kcal/kg、中身体活动者30kcal/kg、重身体活动者35kcal/kg)(参考《成人肥胖食养指南(2024年版)》)
▲中医方案:健脾化湿、疏肝理气茶饮方:荷叶5g、山楂3g、陈皮3g,沸水冲泡代茶饮(可消食化积、降脂护肝,实际中药方案的选择应在专科医师指导下进行) 足三里穴位按摩:健脾益胃,促进代谢运动建议:例如八段锦“调理脾胃须单举”+快步走,每日30分钟。黄金组合:科学饮食+中医食疗,运动干预+经络疏通,减重同时修复胃肠和肝功能的正常协作关系。
这些误区正在摧毁你的胃和肝!
误区1:吃素就能治脂肪肝真相:素食者若摄入过多精制碳水(如白米饭、糕点),影响胃消化,同样会导致脂肪堆积。 误区2:保肝药可以代替减肥真相:药物仅辅助改善指标,不控制体重仍可能会进展为肝纤维化。
误区3:中医减肥就是狂喝祛湿茶真相:过度利水祛湿可能损伤脾胃阳气,需辨证施治。
护胃调肝,从今天行动
▲调整饮食习惯 建议19:00前进食晚餐,饭后散步30分钟再坐下;吃饭时细嚼慢咽,既能减轻胃负担,又能增强饱腹感。 ▲规律生活作息保持规律的作息,晚上11点前卧床休息,每天保证7小时左右的高质量睡眠,既能保护胃,又能帮助控制体重。▲适当运动适当运动不仅能够帮助我们燃烧多余能量,还能促进胃肠道蠕动,改善消化功能。此外还能提高身体的基础代谢率,增加肌肉量,达到减肥的效果。但需要注意的是,运动后不要立即进食大量食物,以免给胃部造成太大负担。 ▲保持心情舒畅情绪性进食是很多人减肥路上的“绊脚石”,也是胃健康的“隐形杀手”。当人们压力大、焦虑、抑郁的时候,往往会通过进食来缓解情绪。这种情绪性进食不仅会让人摄入过多高能量食物,增加体重,还会加重胃的负担,引发胃部疾病。因此,学会调节情绪,保持心情舒畅,对于保护胃健康、改善消化功能和控制体重都至关重要。
值此国际护胃日,柳州市中医医院消化内科呼吁大家:体重与胃肠、肝脏健康息息相关。肥胖可能诱发脂肪肝、胃食管反流,过瘦则易致营养不良、胃肠功能紊乱。建议通过均衡饮食、规律作息和适度运动维持合理体重,定期体检筛查幽门螺杆菌、肝功能等指标。让我们以"未病先防"的中医智慧,从管理体重开始,为胃肠减负、为肝脏护航,共同迈向"消化无忧,活力常驻"的美好生活,拥抱“胃”来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