柳州市工人医院:如何避免被蛇咬伤?专家给出科普建议
3月19日,《广西日报》客户端“广西云”刊发《如何避免被蛇咬伤?专家给出科普建议》,通过采访柳州市工人医院急诊医学科学科带头人阮海林等专家,科普了遇到蛇伤该如何应对,全文如下:
如何尽量避免被蛇咬伤?部分影视剧里会出现伤者用嘴把蛇毒吸出的情节,这种方法靠谱吗?针对蛇伤救治的相关话题,部分专家提供了科普建议。
一、蛇有何生活习性?
每年4—10月是蛇类活跃期,也是咬伤高发时段。广西常见毒蛇包括眼镜蛇、蝮蛇、竹叶青、银环蛇等,其毒液成分不同,可导致神经毒性、血液毒性、细胞毒性或混合毒性损害。需特别注意的是,仅凭外形(如头部形状、尾部特征)无法准确判断是否为毒蛇。例如眼镜蛇头部呈椭圆形,银环蛇头部与颈部区分不明显,而部分无毒蛇(如颈棱蛇)因拟态可能呈现三角形头部。
蛇类属于变温动物,依赖环境调节体温,多栖息于草丛、林间、溪畔等阴湿区域,夏秋季清晨及黄昏活动频繁。不同蛇种习性差异显著:蝮蛇常分布于山地,竹叶青偏好竹林,银环蛇则多在夜间出没。
二、遇到蛇时该怎么办?
保持镇定,缓慢远离。蛇类通常不会主动攻击人类,除非感到威胁。切勿挑逗、驱赶或试图捕捉,以免激惹反击。若蛇进入人居场所,应立即联系专业人员处置。
清明临近,建议扫墓群众着长裤、高帮鞋,减少皮肤暴露;穿越草丛时可用木棍探路,避免徒手拨草;夜间尽量避开蛇类出没区域。
三、部分影视剧里出现伤者用嘴吸、用小刀划开伤口排毒的剧情,这些方法是否正确?
用嘴吸毒会导致毒液通过口腔粘膜进入血液,造成二次伤害。现场用刀划开伤口对于血液毒类毒蛇咬伤致凝血功能异常的患者可导致严重出血,甚至危及生命。咬伤现场伤口处置原则上创面控制在0.3—0.5厘米以内,因此不推荐用嘴吸毒及现场大创面的处置伤口。
专家提醒:蛇咬伤急救要记住“八不要”:
1.不要裸手去钳夹或捡拾蛇(被截断的蛇头1小时内仍有可能咬人);
2.不要等待症状发作以确定是否中毒,而应该立即送医;
3.不要用止血带;
4.不要用刀去切割伤口;
5.不要吸吮毒素;
6.不要用冰敷或将伤口浸入水中;
7.不要饮酒止痛;
8.不要喝咖啡饮料。
专家提醒:蛇咬伤急救正确做法:
冷静:恐慌会加速血液循环,使毒液更快地扩散。应拨打120或当地的急救电话,尽快寻求专业医疗帮助。
认蛇:尽量记住蛇的颜色、形状和大小,或给蛇拍照,这有助于医生判断蛇的种类,从而选择正确的抗蛇毒血清。
解压:被咬伤后要及时去除受伤部位的各种受限物品,如戒指、手镯、脚链、手表、较紧的衣服、鞋子等,以免因后续的肿胀导致无法取出,加重局部伤害。
冲洗:可用周围清洁的水清洗伤口,如条件允许,可以用生理盐水反复冲洗伤口。冲洗时,从肢体的近心端向伤口处挤压(不要过于用力),促使毒液从伤口排出体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