柳州市工人医院:当心剩饭变“毒饭” ,工医专家教您如何避免“炒饭综合征”

来源: 柳州市工人医院  |   发布日期: 2025-04-03 18:10    |  作者: 庄子滢

“不用隔夜饭做的蛋炒饭,是没有灵魂的蛋炒饭!”隔夜饭在冷藏后会变得干燥且硬实,用于制作蛋炒饭更容易达到颗粒分明的效果,因此深受广大“吃货”的喜爱。

据报道,广东一市民在食用自制炒饭后,出现腹痛、腹泻、呕吐等症状,紧急送医时已陷入严重休克状态,且伴有心脏、肝肾等多器官功能衰竭。经诊断,该患者确诊为蜡样芽孢杆菌引起的食物中毒,这一病症被称为“炒饭综合征”。

什么是“炒饭综合征”?春季气温变化大,怎样判断食物还能不能吃?近日,媒体记者就此采访了柳州市工人医院消化内科一病区主任李中专。

“炒饭综合征”由蜡样芽孢杆菌引起,它是一种常见的食源性条件致病菌,当米制品处理或储存不当时,它会迅速繁殖并产生毒素。这种细菌产生的食物中毒分为呕吐型和腹泻型。呕吐型潜伏期短,0.5至6小时内发病,主要症状为恶心、呕吐。这类毒素需在126℃高温下加热90分钟才能被除掉。腹泻型潜伏期为2至36小时,主要症状是腹痛、腹泻,严重时,患者还会出现发热、脱水、电解质紊乱等全身性症状,甚至可能危及生命。不过,这类肠毒素在45℃温度下加热30分钟或56℃温度下加热5分钟就可以被除掉。


图源:网络(如侵删)


“如果不慎摄入了被蜡样芽孢杆菌污染的食物,出现轻度呕吐、腹泻等症状时,不必过度焦虑,通常情况下,症状会在1到2天内自行消退。但是,一旦出现严重呕吐、腹泻等症状,务必及时就医。”李中专提醒。

“春季气温逐渐升高,细菌也更容易滋生,需要格外注意饮食安全。”李中专表示,首先应尽量避免食物长时间放置,尤其是米制品,最好现做现吃;其次,隔夜食物要妥善密封保存,及时归置在冰箱内,避免在室温下长时间存放。此外,食用隔夜食物前必须充分加热,以尽可能杀灭潜在的细菌或毒素;存在腐败情况的食物应及时丢弃,以免引发疾病。

除了米制品,部分隔夜食物同样存在风险。“海鲜富含高蛋白,隔夜后蛋白质易降解,不仅导致营养流失,还可能引发胃肠道不适。”李中专说,在品味美食之际,人们务必重视食物的储存与加工方式,严把入口关,确保吃得健康、吃得安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