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肌肉骨骼疾病即将纳入《职业病分类和目录》
昨日,一条有关职业病分类目录调整的新闻引起社会各界关注。习惯中职业病只与工矿企业员工有关的传统观念将被打破。在新的职业病目录中,计算机IT人士、教师、护士、司乘人员、网约车司机、办公室人员、配送外卖人员等,这些职业人员工作中引发的工作相关肌肉骨骼疾患,都将纳入职业病关注的范畴。
12月16日,国家卫生健康委、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国家疾控局、全国总工会联合下发了《关于印发〈职业病分类和目录〉的通知》,对职业病的分类和目录进行了调整,我国的职业病由原来的10大类132种调整为12大类135种,自2025年8月1日起实施。
《职业病分类和目录》新增2个职业病类别,分别为职业性肌肉骨骼疾病、职业性精神和行为障碍。
人体运动系统主要由肌肉、骨骼和关节组成,其中肌肉是主动部分,骨骼是被动部分。在神经系统支配下,通过肌肉收缩牵动骨骼,以关节为支点产生位置变化来完成运动过程。人的工作过程是通过人体或人体某一部分的运动来实现的,职业性肌肉骨骼疾患常被用来泛指,由于从事具有重复性的动作、作业时间较长或强制体位等特征的诸多职业活动所引起的一系列疾患,如腰背痛、手臂振动症状和腕管综合征等。高发的职业人群包括:
制造业工人:由于长时间进行重复性动作和保持不良姿势,制造业工人是肌肉骨骼疾患的高发人群。特别是建筑行业的工人,腰背部疾患是高发。
办公室工作人员:包括计算机操作人员、教师、护士等,由于长时间坐在电脑前操作,容易导致肩颈痛、手腕和手指的疲劳和疼痛。
服务业员工:如司乘人员,由于长时间驾驶和不良的坐姿,容易出现颈部和腰部的疼痛。
手工劳动者:如缝纫工人,长时间的手工操作和固定体位作业容易导致肌肉骨骼的过度使用和损伤。
新型就业形态劳动者:如网约车司机、即时配送人员、外卖员等,由于工作强度大、时效性要求高,经常需要进行长时间的体力劳动和连续紧张的工作,也容易患上肌肉骨骼疾患。
这些疾病的发生与管理与工作环境中的各种因素密切相关,包括不良的工作姿势、过度的体力负荷、以及心理和社会因素等。